第80集-对佛陀的赞叹
视频播放:
音频播放:
说明: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
各位菩萨:
阿弥陀佛!
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,佛典故事系列,今天所要赏析的故事内涵是“对佛陀的赞叹”。
有一次,佛陀跟祂的弟子们在印度游化的时候,这时候看到一对外道的师徒,也跟著一起走。而这一路上,那位外道的师父一直不断地诽谤著 佛陀,也诽谤著 佛陀所说的法,也诽谤著僧团;但是他的徒弟就一直跟他唱反调,不断地赞叹 佛陀、赞叹佛法以及赞叹随佛修行的比丘们。到了晚上,大家都到了路途当中的一个园子里准备过夜。已经到了傍晚了,这一对外道的沙门师徒还是没有停止他们诽谤 佛陀、诽谤法、诽谤僧团的这样的一个诤论。因为他们一路以来不断地这样的诤论,所以 佛陀的弟子们不禁对这一对师徒的行为,就觉得非常的有趣,而彼此之间就议论起来了。佛陀就询问祂的弟子说:“你们在议论什么呀?”于是这些弟子们就把他们听到那一对外道师徒所说的话,以及议论的内容跟 佛陀说。佛陀听了就跟弟子们说:“比丘们!如果听到别人诽谤如来、佛法跟僧团,大家不要忧愁,也不必伤心,更不要因为这样而愤怒,甚至产生了愤恨的心想要报复,因为这样只有对大家带来障碍,而没有办法如实判断他们所说的话是有道理的,还是没有道理的。
同样的,如果听到别人赞叹如来,赞叹我所说的法,赞叹僧团,也不要因此而觉得特别的高兴、愉快,因为这也一样会有障碍,也一样没有办法产生如实判断他们所说的话是有道理,还是没有道理。“接著佛陀又说:“比丘们!其实你看一般的世间凡夫,他们在判断法的好或坏或者一个团体的好或坏,都只是在一些非常细琐微小的世俗戒行当中,看是不是有过著苦行的生活、过著俭朴严谨的生活、过著乞食的生活;或者说:‘你看他们都不蓄财物!’这样来赞叹 如来而已。他们没有办法从 如来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的法,这部分来赞叹 如来。只有能够从 如来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的法来赞叹 如来,这才是真实的赞叹 如来。”
我们来看,如果说以佛教的兴衰,其实我们真的不能只从这个团体佛教徒的信仰有多少,或者他的事业规模有多大,或者他所办的活动多么地受欢迎,来看这一个团体;不论从他的法,从他的修行人来说,是不是真的有阐扬佛教的真正的道理跟意涵。我们要说,一个真正能够阐扬佛法道理意涵的,那必须是能够真正了解 佛所证的法、佛所修行的内涵、佛所要开示悟入众生的过程、方向,以及最终的目标是什么?那样才是真正的对 佛产生赞叹。在当今有一位大师,他说:“一念净信能灭八万四千烦恼。”也就是说:如果你能够净信 佛,能够赞叹 佛,只要一句佛号就可以灭了八万四千的烦恼。他甚至比喻说:“你只要念一句佛号,就好比在黑暗的房间把电灯打开,于是黑暗马上就消除了,那光明就显现,所以修学佛法就是这么简单!”他为弟子们是这样的开示。
但是,在目前就有佛教团体,他舍掉我们中国一向以来佛教徒们互相见面,总是彼此问候的一句:“阿弥陀佛!”而他们这整个团体,彼此见面就问候“吉祥”,用“吉祥”来代替他们彼此之间的问候语。所以,凡是有去那边参加他们的共修的人,就会对他们说:“你凡是遇到法师、遇到师姑,你就说吉祥!你遇到有来山上玩的信徒或者游客,你也说吉祥!”所以他们接电话的时候也说吉祥,发电邮的时候也是说吉祥为开头语。我们要说的一件事情就是:今天一般人平常都忙于事务,其实大家都有很大的工作压力,有时候能够抽一点时间到寺庙里面上香,其实已经是不容易了!何况能够念一句佛号;也因此,今天寺庙让众生的依止,就是能够与佛相应、与法相应、与僧相应,与正义、正法相应。而这一个很大的一个宗教团体,他们拥有非常多的信众,也有很大的观光资源,但是他们彼此的问候语,都是以“吉祥”作问候语。
那我们要探讨这一个“吉祥”,从什么时候我们会去感受到它变成彼此之间的问候语呢?诸位菩萨,如果您有看过清朝的宫廷剧,你可以看到那些大臣们、奴婢们,看到皇后、看到皇帝的时候,都会说:“皇上吉祥!娘娘吉祥!”那为什么清朝的礼仪,他们会这样呢?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清朝的皇帝们,他们都深受喇嘛教的影响,而这个喇嘛教,他们彼此见面打招呼的时候,他们彼此都说:“扎西德勒!”“扎西德勒”也就是吉祥的意思。而我们再来探讨一下,有人在这上面更加深入的去研讨,为什么西藏人见面会用“扎西德勒”而来说吉祥呢?原来其实这个“扎西德勒”是一句古汉语的一个话。也就是说,据传说是唐朝文成公主,她因为要进西藏和蕃,那她每到一个地方就用唐朝的古话——官话,就会问:“这是哪里?”如果您把“这是哪里”用我们闽南话来说,就有一点像“扎西德勒”的这样的用语。当地西藏人一听到文成公主一直问说:“这是哪里?”就听成是“扎西德勒”,就以为这是一个吉祥话,所以,以后他们彼此见面,就用“扎西德勒”来当作吉祥的问候语。
也就是说,这一个吉祥的问候语,它是一个属于世俗的问候语;但是在佛门当中,应该是让众生随时都能够有忆佛、念佛的因缘,才不会枉费众生他牺牲了他的一个假期的时间,想要到这个寺院里面能够接近三宝,而能够依三宝的这样的因缘。一句佛号从口出,能得到无量的利益,如果把它改成世俗的问候语,例如说:“祝你吉祥如意!”或者是说:“感恩!”那这个部分,其实都已经是把佛法世俗化的一个代表。乃至于,其实会以“吉祥”来代替“阿弥陀佛”,不以“阿弥陀佛”来彼此问候,其实也表示这个团体的修行,其实是跟喇嘛教非常的有密切的关系。
那么我们说,你以一句佛号来对于 佛的称名、称扬,其实这样已经就是能够归依于 佛,“南无 阿弥陀佛”就是归依无量光、无量寿的 佛陀。当你这样归依的时候,一句话出来就表示你对 佛是信受的,那你在信受的时候,其实已经显示出你所赞叹出的一个心行。所以 地藏菩萨曾经这样的跟 佛说,祂说:【世尊!我今为未来众生,演利益事,于生死中,得大利益。唯愿世尊,听我说之。】(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卷2)世尊就说:“好啊!那你就说吧!”于是 地藏菩萨就说:【现在未来一切众生,若天若人,若男若女,但念得一佛名号,功德无量,何况多名?是众生等,生时死时,自得大利,终不堕恶道。若有临命终人,家中眷属,乃至一人,为是病人,高声念一佛名,是命终人,除五无间罪,余业报等,悉得销灭。】(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卷2)所以我们可以看到,地藏菩萨在讲这一句话的时候,佛陀是认可的。所以 地藏菩萨要说的时候,佛已经知道他会说什么,因为 佛陀是一切智者,而 地藏菩萨和佛就共同的把这一件重要的事情给开示出来;也因此“一句佛号能灭无量重罪!”那是 佛陀以及诸大菩萨所共同所说出来的一个事实。
因此 佛陀也跟我们说:“以前有一个老先生,他想要出家,他到了僧团去,恰巧 佛陀不在,于是他就跟 佛陀的弟子们说,他要出家;这时候不论是舍利弗,不论是目犍连,他们以他们的神通来看,但是目犍连或者是舍利弗,他们虽然是神通第一乃至于智慧第一,但是他们也只能看到这位老先生的八万大劫之内的;所以他们发现这位老先生八万大劫之中,没有跟佛法结上一点点的善缘,所以就回绝他了。这时候这位老先生就哭哭啼啼的离开了,在路途当中刚好遇到了 佛陀,于是 佛陀就说:‘你不用哭了,你可以出家。’就带他回僧团。祂的弟子们就觉得好奇怪,就请敎 世尊说:‘我怎么看了八万大劫,我都没有看到他有出家的因缘啊!’佛陀说:‘你们只能看到八万大劫,这位老先生在八万大劫之前曾经是一个樵夫,有一天遇到了老虎追他,他爬到树上去,然后老虎就开始在那边啃树,这位樵夫就急了,当急之中就念了一声南无佛!于是老虎就走掉了。’他就以这么样一句的一个因缘,所以感受到现在出家的一个果报。”所以我们说,如果能够真实信 佛、赞叹 佛,而且你对于 佛的忆念,它不是只是在意识的层面;这位老先生他在紧急当中,念了一声南无佛,这已经不只是光在意识层面表相所显现出来,是由心中彻底的发出了这一分的佛号。因此我们如果能够养成时时忆佛、念佛,这不是只有现今能够得到无量的利益,乃至未来世都能够种下得证三乘菩提的因缘。
佛陀之所以会跟我们说,如果说要真实的赞叹 佛,一定要能够依于 佛的功德,要忆念 佛,也要知道 佛的功德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。因为如果真实赞叹 佛的话,那我们就要知道,佛祂是如何的在成就这些佛法当中的道理呢!因为我们知道,佛陀在祂的那个时代,其实有许许多多的外道的邪见,而这些种种的修行法门归纳起来,或者是无因无缘论、有边无边论,或者是各种的诡辩,有想无想,或者是五现见涅槃等等,拢拢总总起来,汇归总共是有六十二种外道见。佛陀说:“这六十二种的外道见就好像在小池塘里面,佛陀的正知见就像大渔网,一下子就能够把世间所有的邪知邪见都能够看得清楚,网罗殆尽。”所以 佛陀所证的法,为什么说是深奥的、是微妙的、是大光明的,因为祂对于所有的外道见悉知、悉明,外道的落处祂也都很清楚。同样的,祂对于众生有哪一些的烦恼,也清楚得不得了,不是只有清楚而已,祂更知道种种对治的方法。那光是对治烦恼就行了吗?佛陀祂更知道要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这当中的修行的历程要怎么样的走。
所以 佛陀依声闻的众生,开示了五蕴十八界的法,让声闻的众生能够了解现象界的法,都是无常、变异、苦、空、无我,能够让声闻行者断掉对世间万法的贪著;由于能够清楚地认知到世间万法的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,所以就能够断掉对于世间万法的集。但是这样的智慧,还不算是深利的,更应该要知道是什么样的因缘我们才会集。所以,由于能够知道世间万法是不是真的都是变异的、都是无常的,当知道以后,不会再集了,那么你就能够知道灭掉世间的贪爱,灭掉世间的种种烦恼,灭掉世间种种的执取。但是在佛法当中这样还不够,你更要进一步依佛道的修行,佛陀有开示三十七道品的次第。其实这三十七道品是我们在修学的时候我们的心路历程;而这三十七道品的一个内涵,重点都是让我们能够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
佛陀的教法,佛法的修学,它绝对不是说只停留在戒行的严谨上,因此,如果只是在戒行的严谨上来说 佛陀的法是庄严,是殊胜的,那就不是圆满的。因为 佛陀真正的法的庄严跟殊胜,就是依我们上一集所说的,要以纯善之法来教世人。而 佛陀开示悟入的就是依这一个纯善之法的内涵,从在因地位——还称之为阿赖耶识——的时候,因为祂里面还含藏了杂染的种子,所以就菩萨道来说,很重要的一个工程就是:你如何把你第八识如来藏当中那些杂染的业习、杂染的种子给清除掉;当你能够把杂染的业习、杂染的种子给清除掉,你的身语意行才能够达到清净跟庄严。身语意行能够达到清净跟庄严,当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,你在摄受众生的时候,就能够行广大施、行无碍施。也因为你能够行广大施、无碍施,在这个过程当中,你才能够成就无量的般若智慧。所以,如果不能依于这一个第一义谛实相心——第八识如来藏——来修学的话,是没有办法真正知道 佛陀的庄严跟智慧。
在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当中,佛陀有开示:怎么样才能知道正理的道理,还有善巧方便呢?所谓的善巧方便,就是契入的法则,佛陀说:【云何菩萨观谛方便?所谓甚深难入。云何难入?若苦智、集智、灭智、道智。苦智者观阴无生。集智者观断爱因。灭智者观无明等诸烦恼无有和合。道智者得平等观,于一切法无所倚著。菩萨若于四圣谛中作如是观,而不取证——为化众生,是名菩萨观谛方便。】(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卷28)这里面很麻烦的一件事情,就是说,苦集灭道这四个法,不论是你看到这个五阴的无生无灭,或者是说我们看到各种的爱习的染因,或者是种种的烦恼的和合,乃至于平等观,这个如果离开了第八识如来藏,你都没有办法起非常殊胜庄严的真正的现观;如果只是在世俗相上面起四圣谛的观行,你就没有办法真正知道 佛陀示现在人间、为众生开示实义的内涵。而在这个地方,胜鬘夫人把四圣谛作了一个总结,而以这个狮子吼来对大众说,胜鬘夫人说:【此四圣谛,三是无常,一是常。】(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)三是无常是指哪三个呢?就是指苦谛、集谛、道谛是无常,只有灭谛是常的。为什么说灭谛是常的呢?因为一切众生的心识所缘,这个部分其实不是一切阿罗汉或辟支佛能够知道的,灭谛才是真实的第一义谛的道理,是不思议的法。这里面的深妙内涵你想知道吗?请您去请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《胜鬘经讲记》,这样胜妙的法,不去了解是非常可惜的!
今天就说到这里。
阿弥陀佛!(何正珍老师)
本文标签:赞叹(11)
本文关键字:佛陀,赞叹
- 上一篇:第81集-真吉祥
- 下一篇:第79集-佛法从虔恭当中求
推荐文章
阅读排行
讲座文稿
-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
- 活在当下,并非心性无见
- 佛藏经卷第一
- 佛藏经卷第二
- 佛藏经卷第三
- 佛藏经卷第四
-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
- 佛说解节经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
-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
- 种子起现行,现行熏种子
- 解深密经卷第一
- 解深密经卷第二
- 解深密经卷第三
- 解深密经卷第四
- 解深密经卷第五
- 无明罗刹集
- 供佛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
- 在家菩萨对待欲望的正确态度
- 供佛的细节
- 《心经》解读
- 《心经》所说的心是什么?
- 五戒的五施与五善
- 《心经》概说
- 三福净业之“深信因果”
- 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......
-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讲什么?
-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
- 关于搭衣
- 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
- 八关斋戒资料整理
- 三界六道与业及解脱果的关系
- 戒能遮除烦恼
- 戒有几种?
- 僧伽有几种?云何为坏僧?
- 持咒有用吗?
- 从凡夫到成佛的52个步骤
- 禅宗“开悟”究竟是怎么回事?
-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,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
- 修学佛道“信”很重要!--三资粮之“信”资
-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--平实导师法语
- 亲见自住弥陀
- 「一句佛号概括事理」的真正意涵
- 声闻、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
- 什么是佛
- 如来行一切行、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
-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:继承、婚姻或自己努力
- 正说无余涅槃
- 十信位修学的基础是什么?
- 《成佛之道》简介
- 仰望佛陀
- 菩萨---当满足信位,入初住位修学,快速增
-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,到底有何关联?
-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
- 心解脱与慧解脱
-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——开悟须
-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?
- 《心经》到底在说什么?
- 定慧知见
- 定的正受
- “有情无情同圆种智”一语乃方便说法,非真
-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
-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
-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
- 定力、定境、定相的差別
-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
- 大乘法中的善根
- 何谓“五浊”?
-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
- 八解脱(九证法)
- 见惑与思惑
- 戒有几种?
-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,当须先求见道
- 证初果的观行
- “空”有两个含意
- 菩萨之四果
- 欝头蓝弗——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
-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
- 何谓自利利他?
- 度众的善巧方便
- 真正的菩萨行
- 菩萨初果——须陀洹
- 菩萨二果——斯陀含
- 菩萨三果——阿那含
- 菩萨四果——阿罗汉
-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
- 如何修证解脱道
-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
- 皈依后的正行
-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
-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
- 如何修证四果
-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
- 如何修证初果
- 菩萨种性的义涵?如何发起、乃至圆满菩萨种
-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
- 修苦圣谛断我见
- 禅宗“开悟”究竟是怎么回事?
- 在佛法上面的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
- 你能管住自己吗?
- 烦恼的真正原因
- 何谓一心不乱?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?
-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?
- 财产交税或分给子孙,算不算布施种福田
- 钱财交税或给子孙,算不算布施?
- 四宏誓愿就是自利利他!
- 三资粮之“愿”
- 定的正受
- 略说『功德』与『福德』之义涵
-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?
- 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乃至菩萨的悲心,都只是
- 定力、定境、定相的差別
- 五种有智慧的布施
- 释迦牟尼佛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---“疾得成
- “自觉觉他”时“得无违拒”,才是真正的无
- 如何修学真正的禅定?
- 菩萨修学忍辱的三项主要内容
- “知见立知”与“观行”的差异
- 妄想因何而生?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?
- 如来藏本来具足,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
-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?是否罪性本空?
-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?
-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
- 如何看待《西藏生死书》里面的内容?
- 声闻、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?
-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?
- 六字大明咒的真实意涵
-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?
-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?
-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
-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
- 十回向位的修行
- 三贤位之十回向位
- 灵魂是不灭的吗?
- 佛教的五净肉或三净肉是什么?
- 《楞严经》中「情」、「想」什么是意思?
- 三贤位的修行,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
- 目录 引言:缘起与五个题目
- 第一章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第一节 永嘉大师
- 第一章 第二节《证道歌》与般若中观之关系
-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
- 第二章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第一节 现代“禅
- 第二章 第二节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之默照禅
- 第二章 第三节 关于大慧宗杲与天童宏智间的
- 第三章 佛法必须具足三德 第一节 解脱道不
- 第三章 第二节 佛法只有二主要道.
- 第三章 第三节 具足三德方能成佛.
- 第四章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第
- 第四章 第二节 当今台湾佛教之人间佛教弘法
- 第四章 第三节 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与佛菩提
- 第四章 第四节 真正的人间佛教
- 第五章 人间佛教的正修行,必须注意之事项
- 现场即时问答
- 跋:藉无门慧开禅师语,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
- 第001集 共相怨害喻--陀罗尼
- 第002集 五百陀罗尼
- 第003集 菩萨妙陀罗尼
-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
-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
- 如来有所说法耶?
-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
-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:如来藏
- 大慧禅师之心性
- 离念灵知之非
- 似即似,是则不是
-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
- 悟的六种表象
-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---永嘉大师
- 眼见佛性
- 言语道断、心行处灭的真心
- 禅宗历代传法偈
-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
- 禅宗公案是灭六见之法
-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,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
-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真义
-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
-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
- 念佛现世所得十大利益
- 何谓一心不乱?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?
-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如何讲助念的法
- 无相拜佛心得
- 无相拜佛、念佛,真好!
- 【般若信箱】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
- 确保您的权益-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
- 通过无相念佛,具足静中思虑的能力!
- 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
- 行六事法,可以往生兜率陀天值遇弥勒
- 如何看待《西藏生死书》里面的内容?
- 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--信愿行
- 念佛就能往生,何需受五戒、修十善?
-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
-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孝养父母、奉事师
- 三资粮之信、愿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受持三归”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具足众戒,不犯威
- 关于种福田
- 你帮家人所选的最好保险就是学佛
- 时间的故事
- 周利盘特依教奉行,成就阿罗汉果
- 鬼神干扰母子,诵念《正觉总持咒》安宅得救
-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
-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?
-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?
-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
- 《心经》到底在说什么?
- 年轻人,二十四孝,你知道几孝?
-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陷入痛苦中出不来?
- 为什么我们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?
- 我看到的对面那个人,其实是我自己
- 如何感召智慧福德之男或端正有相之女?
- 节约不贪,则可延寿;奢侈过求,受尽则终
- 不生不灭法是宇宙的起源
- 佛法实相与物理学一致吗?
- 制约与习气
- 娑婆世界人类起源
- 将来万一有复制人类,请问此复制人有无灵性